close

廣西大化“七百弄”:曾是貧困代名 今成富民品牌

廣西新聞網大化3月13日訊(記者 覃錚 通訊員 韋哲)3月11日下午,上海遊客蘇先生一行20餘人在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國傢風景名勝區欣賞美景後,來到“佈努人傢”吃午飯,每桌都點瞭三隻七百弄雞,分別燜、炒、燉著“一雞三吃”。大傢爭相品嘗一番後贊不絕口:“這種雞,皮脆肉嫩、味道鮮美,非常好吃,的確名不虛傳!”

“遊客預定菜單或來就餐,都少不瞭這道菜。”餐館老板藍芳向記者介紹說,還有七百弄山羊肉、土豬肉、火麻湯、旱藕粉絲……都很受大傢歡迎。他們除瞭在店裡開展“光盤行動”,不少人還要求幫快遞發送這裡生產的各種特色物產,“旺季一個月能賣出3萬多元,價格還不錯。”

七百弄鄉位於大化西北部,距離縣城76公裡。其境內面積約251平方公裡,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9000多座,最高峰為1100多米;有“弄場”(山坳平地)1300多個,平均深達105米,最深處可達300多米。歷史上,瑤族第二大支系佈努瑤世代居住於此,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佈點綴於窪地底部。因清朝改土歸流,官府在該地區設團總局,局以下設七個村團,每個村團下轄100多個弄,故得名“七百弄”。這裡山高弄深,石多土少,交通非常不便。多年來,七百弄一直是大化乃至廣西貧困山區的代名詞。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官員到此考察後,也曾給出瞭“七百弄是除瞭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的結論。

但七百弄因其境內擁有世界上發育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貌景觀,並獲授“國傢地質公園”,建成國傢風景名勝區以後,吸引瞭越來越多的區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當地盛產的土雞、土豬、山羊、火麻、野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也逐漸聲名遠播、身價提升。

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的確不一般。比如七百弄雞都是自小生態放養,啄食窪地石縫、山間草叢裡的蟲子,喂以玉米、稻糠與青菜,肌肉結實,肉質細嫩,歷來是當地的送禮佳品、宴席好菜。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的品質檢測報告也顯台中抽水肥價格示,“七百弄雞”蛋白質高、脂肪低,油酸、亞麻酸、肌苷酸等風味物質以及鐵、鋅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完全符合國傢無公害食品生產要求。

當地群眾和加工廠也註重在生產環節下功夫,嚴格抓好產品質量,再經過精美包裝,這些產自山旮旯的土貨深受客商青睞。“國內一些知名餐飲集團多年來都是定點跟我們采購,現在年銷售額約為600萬元。”七百弄旱藕粉絲專業生產商譚美才說,早在2002年,他即為自己的產品成功註冊“七百弄”商標。“這個品牌值得信賴。它是來自大化七百弄的天然食品,原食材生態、健康,口味純正、獨特,品質也有保證。”一名采購商如是說。

大化縣委書記楊龍文在多次深入七百弄鄉開展精準脫貧調研時,更在七百弄雞的身上看到瞭山弄經濟發展的契機。他說:“發展七公家機關水肥清運百弄雞生態養殖業是促進農業增效、加快山區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好產業,要在樹品牌、擴規模上下功夫。”

大化縣委、縣政府後來迅速成立瞭七百弄雞調研組,借“雞”行事,對其產業發展、經濟效益、市場前景深入調查研判,決定將七百弄雞養殖作為山區精準脫貧的一大主導產業,並立即著手建設育種場,出臺優惠政策,制定出臺七百弄雞養殖技術規程,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綠色、放心的雞肉。此外,大化積極向有關部門申報七百弄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樹立起瞭七百弄雞品牌,“大山大水大化河魚,千山萬弄七百弄雞”聲名遠播。香港、廣州、深圳、南寧等地的銷售商紛至沓來 ,簽約訂購。如今,大化每月有數萬羽生態放養的七百弄雞投放市場。七百弄雞產業正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目前,該縣又在重點發展七百弄山羊產業,並將七百弄山羊產業打造成為大化脫貧致富的新支柱產業之一。截至2017年底止,大化縣山羊飼養量已達約37.1萬隻,其中,七百弄山羊存欄量為16.4萬隻,出欄量為20.7萬隻,年銷售額2.1億餘元,純收入3000多萬元。為瞭更好提高七百弄山羊知名度,拓展市場空間,大化縣委、縣人民政府註重加強七百弄山羊品種選育和保種,目前已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並通過專傢評審。

記者日前從大化工商、農業部門台中清化糞池推薦瞭解到,現已被成功“搶註”生效的“七百弄”商標共有8件,涉及特色食品生產、旅遊服務等類別,“七百弄雞”還獲得瞭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
arrow
arrow

    gak806is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